
最近熱度更高的事件非冬奧會莫屬,相信大家都有被他們給刷屏了吧!
青蛙公主谷愛凌
一戶一墩大計劃
又或者是人間理想羽生結弦
這場奧運會牽動了所有人的心,也讓世界看到了大國的自信和從容。
作為緊追時事熱點的小編,也學習了一些制冷方面的新鮮知識。
速滑館是北京冬奧會新建的冰上競賽場館。
速滑館又稱“冰絲帶”,它的外形上由22條晶瑩美麗的“絲帶”狀曲面玻璃幕墻環繞,與明亮剔透的超白玻璃相結合,象征著速度滑冰運動員在冰上留下的滑行軌跡。
“冰絲帶”作為冬奧會的標志性建筑,在“冰”這一塊可下了不少功夫!
為了運動員有更好的成績。這個冰面必須是1.2萬平方米的整體,表面平整誤差不超過5毫米且整個冰面的制冷溫度,誤差不能超過0.5攝氏度。
為達到這一效果,冰絲帶成為世界上個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制冷系統的大道速滑館,因為二氧化碳作為制冷劑,不光具備優異的環保性能,更提高了冰場溫度的均勻性和熱回收效率,這一項項前沿科技,將冰面的溫度、軟硬度、平整度調整到更佳狀態,造就了“最快的冰”。
“最快的冰”不負眾望!
迄今為止,在這片”最快的冰”上,已經見證了4個奧運紀錄的誕生了!
有人或許想問了,為什么奧運會制冷為什么不使用液氮呢?液氮的沸點為-196℃,制冷的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由于液氮的價格更加高昂,一般適用于細胞工程,但是液氮在冬奧會上也同樣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一起來看看。
參加冬奧會的運動員在訓練和比賽后,會鉆進一個大冰箱內,這個大冰箱的內部環境低至零下100多度,目的是讓運動員快速恢復身體機能。
這項黑科技是超低溫冷療,這個大冰箱的超低溫環境實際上是液氮和空氣混合產生的超低溫氣體。
當運動員進入超低溫冷療艙,過低的溫度使身體產生 應激反應,大肌肉群里的血液 將流向心臟、肝臟等內臟器官,起到快速保護核心器官的作用,2~3分鐘后,人體從超低溫環境回到常溫環境,內臟中的血液又涌回到肌肉。這種超低溫刺激讓血液出現 “二次分布”, 加速了身體的恢復。
在超低溫冷療艙中僅需兩三分鐘,運動員的肌肉酸痛就能明顯減輕,效果立竿見影。此外,超低溫冷療還能調節運動員的交感神經,讓他們晚上也能睡得更好。